為何匯錯款不還,可以告刑事侵占罪? - 法律
By Bennie
at 2017-03-13T01:39
at 2017-03-13T01:39
Table of Contents
#1OmfX3Cd (Militarylife)
在這一篇討論時有幾個大大推文有提到
不當得利若不還,除了不當得利,還可以提告侵占
本來不太相信,餵狗還真的有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headline/20121017/34578684/
而且還有律師親自回答,有民事刑事兩種途徑
知情不還涉侵占
但就我對刑法所知
刑法分成積極作為和消極不作為
但消極不作為的行為,是要有特別義務存在,而又不作為才構成
若是明知有不當得利,卻不返還,應該是屬於消極不作為
而對有義務應作為而不作為的行為是在刑法15條
1.法律上有防止義務
2.因自己的行為致有發生犯罪結果之危險
應該也只有這兩項條件會成立不作為的犯罪
明知有不當得利卻不返還,應該是消極的犯罪
因為行為人本身並沒有主動去侵占該筆款項,而是因他人匯錯款而造成他的不當得利
又因為他的"不"返還,而造成侵占
所以想請問,到底這種匯錯款項而不返還
法律上是如何構成侵占條件的?
因為335條的構成要件,應該是積極的作為
而消極不作為要成罪,應該是要有法律上必須賦予的義務
既然有律師說會構成就應該會...
只是不知道該如何構成
--
在這一篇討論時有幾個大大推文有提到
不當得利若不還,除了不當得利,還可以提告侵占
本來不太相信,餵狗還真的有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headline/20121017/34578684/
而且還有律師親自回答,有民事刑事兩種途徑
知情不還涉侵占
但就我對刑法所知
刑法分成積極作為和消極不作為
但消極不作為的行為,是要有特別義務存在,而又不作為才構成
若是明知有不當得利,卻不返還,應該是屬於消極不作為
而對有義務應作為而不作為的行為是在刑法15條
1.法律上有防止義務
2.因自己的行為致有發生犯罪結果之危險
應該也只有這兩項條件會成立不作為的犯罪
明知有不當得利卻不返還,應該是消極的犯罪
因為行為人本身並沒有主動去侵占該筆款項,而是因他人匯錯款而造成他的不當得利
又因為他的"不"返還,而造成侵占
所以想請問,到底這種匯錯款項而不返還
法律上是如何構成侵占條件的?
因為335條的構成要件,應該是積極的作為
而消極不作為要成罪,應該是要有法律上必須賦予的義務
既然有律師說會構成就應該會...
只是不知道該如何構成
--
Tags:
法律
All Comments
By Skylar DavisLinda
at 2017-03-16T14:31
at 2017-03-16T14:31
By Emma
at 2017-03-19T16:49
at 2017-03-19T16:49
By Zanna
at 2017-03-20T15:13
at 2017-03-20T15:13
By Doris
at 2017-03-23T19:50
at 2017-03-23T19:50
By Elizabeth
at 2017-03-26T01:45
at 2017-03-26T01:45
By Anthony
at 2017-03-30T20:53
at 2017-03-30T20:53
By Brianna
at 2017-04-04T02:49
at 2017-04-04T02:49
By Skylar DavisLinda
at 2017-04-04T10:52
at 2017-04-04T10:52
By Lucy
at 2017-04-05T10:15
at 2017-04-05T10:15
By Bennie
at 2017-04-07T20:24
at 2017-04-07T20:24
By Edward Lewis
at 2017-04-09T18:22
at 2017-04-09T18:22
By William
at 2017-04-10T00:44
at 2017-04-10T00:44
Related Posts
抗告程序
By Audriana
at 2017-03-13T01:11
at 2017-03-13T01:11
立體拉花的版權問題
By Frederic
at 2017-03-13T01:09
at 2017-03-13T01:09
車商填寫了對消費者不利條款如何處理?
By Puput
at 2017-03-13T00:45
at 2017-03-13T00:45
爭點在於字義解釋歧異的案例
By Harry
at 2017-03-12T22:40
at 2017-03-12T22:40
之前參加小P團購 退費問題
By Dorothy
at 2017-03-12T21:19
at 2017-03-12T21: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