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問通說與少數學說的形成? - 法學
By Ingrid
at 2005-12-22T00:08
at 2005-12-22T00:08
Table of Contents
其實我和你沒有什麼太大的實質爭議,
不過有些地方我的確覺得你大概沒讀懂我說的是什麼。
我只提兩個疑問作為回應。附帶兩個我自己的,或許很不禮貌的,想法。
※ 引述《Augusta (太子爺的待遇......)》之銘言:
: 不論是學術菜鳥還是老人,
: 不論是人文學、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,
: 都是從這無法以理性解釋的直觀出發,
: 而無論如何這都是與自身的存在感無法切割的。
: 從這出發點,
: 我必須要問,
: 你是否被「常識」欺騙了以為法學的理念之爭搆不上自然科學「理性」之爭的水平?
當然沒有。我並沒有這種「常識」。
我在這想問的問題是,你在你的文章與推文裡用了四次 理性 一詞,
之前兩批推文兩次,現在這一回文又兩次,其中一次加了引號。
你可否說明你這四次使用這個詞的意思?
: 在台灣,做為繼受國,通說與少數說的分歧與爭論內容或許流於膚淺,
: 但歐陸也不是沒有「通說」與「少數說」之爭,
: 其背後卻深刻地與其社會、文化與思想綑綁在一起,
: 構成一套完整的典範,
: 康德的傳統、黑格爾的傳統、意志哲學的傳統、現象學的傳統,
: 或許你認為縱然是相同傳統的擁護者,但彼此間歧異大過共同點,
: 那不叫典範;
: 但反過來那只是你高估了自然科學相同典範下所能做的原則性指導,
: 或者說,其實你低估了自然科學典範下徒孫輩學者的主體能動性,
: 這就是你最前面所意識到 Kuhn對自然科學的考察......
我認為你對Kuhn的典範論理解錯誤。
我建議你再想想Kuhn對典範的"危機"如何發生的闡述。
: 至於台灣的法律學者們,是這群法學典範徒孫輩學者的徒孫們,
: 而我們又是這群徒孫學者的徒孫們登不了大堂的私淑後輩,
: 晚生不便置評......
我在這裡有個想法:請您千萬不要這麼想。這麼想,你讀Kuhn的書就白讀了。
: 有些東西也許Kuhn沒有明說,但不代表沒有說,
: 至於怎麼解讀......又是一番腥風血雨......
: 如果執意要看到白紙黑字加畫押,
: 那麼書也不用讀,不用參考了,
: 直接抄就好了。
一般說來,在法政學科裡我們關心的應該是作者的論點以及他如何闡述。
如果像你這麼說,似乎只有兩種選擇:
一種是抄書:該作者有某個論點與其闡述,我們讀者只要抄下來"保存"就好。
另一種是理解:讀者應該試圖理解書裡不論是明說或暗示的論點與闡述。
我相信你支持後者的態度。但是欠缺「白紙黑字加畫押」這種經驗性的事實,
你又如何確定你的理解是對於這本書的,而不是對別的事物的?
--
不過有些地方我的確覺得你大概沒讀懂我說的是什麼。
我只提兩個疑問作為回應。附帶兩個我自己的,或許很不禮貌的,想法。
※ 引述《Augusta (太子爺的待遇......)》之銘言:
: 不論是學術菜鳥還是老人,
: 不論是人文學、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,
: 都是從這無法以理性解釋的直觀出發,
: 而無論如何這都是與自身的存在感無法切割的。
: 從這出發點,
: 我必須要問,
: 你是否被「常識」欺騙了以為法學的理念之爭搆不上自然科學「理性」之爭的水平?
當然沒有。我並沒有這種「常識」。
我在這想問的問題是,你在你的文章與推文裡用了四次 理性 一詞,
之前兩批推文兩次,現在這一回文又兩次,其中一次加了引號。
你可否說明你這四次使用這個詞的意思?
: 在台灣,做為繼受國,通說與少數說的分歧與爭論內容或許流於膚淺,
: 但歐陸也不是沒有「通說」與「少數說」之爭,
: 其背後卻深刻地與其社會、文化與思想綑綁在一起,
: 構成一套完整的典範,
: 康德的傳統、黑格爾的傳統、意志哲學的傳統、現象學的傳統,
: 或許你認為縱然是相同傳統的擁護者,但彼此間歧異大過共同點,
: 那不叫典範;
: 但反過來那只是你高估了自然科學相同典範下所能做的原則性指導,
: 或者說,其實你低估了自然科學典範下徒孫輩學者的主體能動性,
: 這就是你最前面所意識到 Kuhn對自然科學的考察......
我認為你對Kuhn的典範論理解錯誤。
我建議你再想想Kuhn對典範的"危機"如何發生的闡述。
: 至於台灣的法律學者們,是這群法學典範徒孫輩學者的徒孫們,
: 而我們又是這群徒孫學者的徒孫們登不了大堂的私淑後輩,
: 晚生不便置評......
我在這裡有個想法:請您千萬不要這麼想。這麼想,你讀Kuhn的書就白讀了。
: 有些東西也許Kuhn沒有明說,但不代表沒有說,
: 至於怎麼解讀......又是一番腥風血雨......
: 如果執意要看到白紙黑字加畫押,
: 那麼書也不用讀,不用參考了,
: 直接抄就好了。
一般說來,在法政學科裡我們關心的應該是作者的論點以及他如何闡述。
如果像你這麼說,似乎只有兩種選擇:
一種是抄書:該作者有某個論點與其闡述,我們讀者只要抄下來"保存"就好。
另一種是理解:讀者應該試圖理解書裡不論是明說或暗示的論點與闡述。
我相信你支持後者的態度。但是欠缺「白紙黑字加畫押」這種經驗性的事實,
你又如何確定你的理解是對於這本書的,而不是對別的事物的?
--
Tags:
法學
All Comments
By Tom
at 2005-12-26T08:57
at 2005-12-26T08:57
By Sierra Rose
at 2005-12-28T06:26
at 2005-12-28T06:26
By George
at 2005-12-28T19:48
at 2005-12-28T19:48
By Dora
at 2006-01-02T01:29
at 2006-01-02T01:29
By Rachel
at 2006-01-03T04:24
at 2006-01-03T04:24
By Kumar
at 2006-01-04T20:46
at 2006-01-04T20:46
Related Posts
請問通說與少數學說的形成?
By Hardy
at 2005-12-21T11:07
at 2005-12-21T11:07
有關carl scmitt
By Bennie
at 2005-12-20T14:51
at 2005-12-20T14:51
請問法律條文?
By Victoria
at 2005-12-18T23:16
at 2005-12-18T23:16
論法條之間的彼此矛盾
By Michael
at 2005-12-18T23:15
at 2005-12-18T23:15
請問法律條文?
By Thomas
at 2005-12-18T21:56
at 2005-12-18T21:56